朱一龙|抖落满身标签
本文最后更新于 9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来源: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89522325155026

朱一龙|抖落满身标签

如果你在网络搜索Jonny Depp,会发现影迷们对他的评价类似于“可能你看完某部电影,一翻演员表,才发现刚刚那个人是约翰尼德普啊!但你沉浸在他塑造的角色而并非演员的个人光环里,可能这就是演技吧,演什么是什么而不是演什么都是ta自己”。我跟朱一龙见面那日,他提到自己最喜欢的同行前辈就是Jonny Depp, 然后沉默了很久,又说起曾经反复观看的《愤怒的公牛》、《楚门的世界》、《欲望号街车》和《喜剧之王》,无一不老派又经典。

没有像许多号称“喜欢电影”的人硬要炫技似的说出一串没人知道的小众片名那样,问他平时喜欢看什么电影,他就老老实实地说“很多呀那些经常被大家喜欢的我也都喜欢”;你再问他如何评价自己的“个性”,他答:我不知道,我不太有个性。

微博上的粉丝经常宠溺着他说他喜欢“萌混过关”,但面对面跟朱一龙聊天时,我好几次迸发出某种奇异地感受:这些搁在别人身上简短得近乎于敷衍的回答,我却真心觉得是他不曾伪装更毫无润色过的真实感受。他就不是一个擅长表达自己、八面玲珑巧舌如簧的人,或者说,他潜意识里在为镜头和表演蓄力,为自己审美里“好到我觉得自己有作品了”那样的结果而微微克制,在它们到来之前尽量不为旁事掏空自己。

这期拍摄的前一天是粉丝嘉年华,能看出朱一龙没怎么睡,眼睛红红的。他结束了上一个拍摄工作以后,带着方便包装的速食火锅提早一小时来到拍摄现场,先在小隔间里为当时才官宣的《盗墓笔记》试装,然后要在六点半前拍摄完整套片子搭飞机赶回上海。2018年的暑假,《镇魂》之后,这样的行程似乎已成为他的标准routine. 我问:累到想飙脏话时怎么办?他说欸你这个逻辑有问题啊,如果选择做的事都是自己认可的、知道做了就有它的意义在的,我就会把心态调整好再开始,做了又抱怨,这就很……(省略号我感觉是loser之类的单词)。

你看,朱一龙并非一个认死理或走极端的人,他既像每个把“演戏并且戏要好”当成终身大事的人一样,热爱表演、希望用有力道的表演赢得尊重;但同时又懂得平衡,绝不会对那些更娱乐化却善意的工作安排嗤之以鼻,他讲得诚恳:我希望做一些事儿来回馈喜欢我的人。

所以接受这个采访工作时,我在心里头打定的主意是:不再去问那些他可能回答了上万次的、有关《镇魂》的来龙去脉;不再为了所谓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去消耗他的耐心;而是尽量让他开心开心,多谈谈自己身在其中感觉安全和放松的话题,什么都行。

朱一龙说妈妈打小儿就对他要求挺严格的,学习上还好,主要是行为举止和生活作风。那时年纪小,加上男孩子对自己的认知通常来得比较晚,更谈不上什么未来规划了。妈妈特别想让他考电影学院,他就去考。我无脑插话:是因为你妈觉得你长得好看吗?(助理在边儿上气得直瞪我,脸上写满“废话谁不觉得”几个字)

他:反正现在是这么说,当初她可没说过。

拍戏的头五年,生活特别单纯,因为你需要去跑组、进组,那时候能拍到戏就是很奢侈珍贵的事情,我们听着好像很惨要落泪,“但那时生活却给了我很多东西:对一件事更多面的、真实的认识。一旦当你开始一部接一部地拍戏,正儿八经地以演员作为自己的职业时,我们的世界和眼界反而变得单一了”。

我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镇魂》一炮而红之后,无数相似题材的剧本纷纷被送往他的手中,只要目光稍微短浅、急功近利一点儿,大可“顺势而为”赚到盆满钵满。但在朱一龙未曾表达过的心愿清单中,我知道可能躺着类似《琅琊榜》或《康熙王朝》这样的剧本。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未曾被尝试过的不同类型和题材,更是在他审美中“好到觉得自己有作品了”这样的戏,因此,他抗拒机械地重复和消耗自己,更想为未来的“它们”保存精力。

朱一龙跟我吐露矛盾心声:我不知道好的演员是不是都该是清高的、有个性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但我总觉得,演员保持自己的神秘感是有利于塑造角色的,所以有些事情我该不该去做、做到什么程度,一直很矛盾。

他语境中的“有些事情”虽然没有明说出口,但是我猜,是那些与表演无关但又必须去履行的分内职责:那些有可能千篇一律的采访、必须拍摄的杂志硬照和本人务必要出席的活动现场。他当然不是对取悦粉丝抱有何种异议,只不过内心更挣扎和警醒的,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在这同时又超然于那些工作之外、为未来纯粹的表演保有那份如初的心气和状态。所以,朱一龙的解决办法是砍掉90%的工作,手里攥着的那10%,尽管依然远远超过饱和状态,但全力以赴,绝不怠慢。

《许你浮生若梦》已经上了,接下来《知否》、《真朋友》,一部接一部没有断档,我好奇他如何在如此紧凑的工作节奏中急速转换状态、为每部戏做情感和心理上的准备。朱一龙叹气:演员没有生活其实特别可怕,我这几年说实话就是在拍戏,一年365天有300天都在剧组里,所以真正能影响和改变我的就是作品们。你说的那种把自己所有的情感投入其中与角色不分你我的表演是太少见的情况,如果能达到那样的状态,太牛了,真的。我记得于是之老师曾经说过,说你在舞台上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戏,如果有一分钟可以跟人物是完全融合的、真正的沉浸式表演,你已经成功了。

“我们演员之间心里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几乎没有谁可以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

所以在现场的他跟我兴奋得赞美最近唯一有时间去看的电影《小偷家族》,表示真想当面请教请教安藤樱那段哭戏在剧本上到底有没有台词。“那个哭,你会觉得在现实中看到过,但又和其他人的完全不同,很特别的处理方式。我觉得编剧写不出这样的台词,那肯定是一个下意识的临场表演,安藤樱太牛了”。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声音明显比其他时候高了一点点,眼睛里亮晶晶的,也不管我有没有看过,热情普及业务知识。

但我知道这才是朱一龙的兴奋点,他的热情似乎真的全部浇灌在表演上。你让他说一些年到三十的人生感悟,这种在别人那儿张嘴就来的、轻易赢取人心的心灵鸡汤他说不出来;但提到电影和表演,立即会主动发表1000字长篇观点,对比他在各种节目中的惜字如金的答题水准(粉丝都懂),绝对算是史诗级的超水平发挥了。我想也正因为如此,他妈才会下达指示:朱一龙你以后就好好演戏不要再直播了,你直播太没劲了。

记得《镇魂》之后,有段时间我曾在b站看过很多朱一龙接受采访的cut,形式千奇百怪,最平易近人的版本也要算是手握十几二十个标签,一一给自己贴上或撕掉,以飨粉丝。但那天采访结束之后我还是禁不住思考:是不是大家并非真正喜欢“演员”,而是因为市场有了流量明星的存在就需要质感演员作为他们的反义词出现?是不是“花瓶”和“演技”是绝对对立的存在?是不是到了三十岁一定要说得出像样的人生感悟和漂亮话、让人哭才算对得起观众期待?

朱一龙跟我说,这些问题他也一直在反思,一个演员“成功”了以后,大家要给你贴上无数个标签甚至把你当成一个品牌,再根据你这个“品牌”开始讲故事,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大家希望它是真的、是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标签成了某种固定的模式,但我觉得演员不需要标签,谎话听多了会信以为真,然后作茧自缚”。我没想到他竟然可以给我这份期待之外的大礼:风头正劲时依然能够保持的清醒、警惕和自省。

而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朱一龙频繁流露出的,并非什么洋洋自得的庆功之心,反倒是那些具体又真实的忧虑:随着工作越来越多,当我面对自己不那么熟悉的领域时,如何去获得某种快速学习的能力;在表演中如何自我怀疑再打破这种怀疑、拥有自信再将这些自信抽离掉;演员没有生活在面对自己的角色时其实是特别可怕的事,但我一年三百多天都在剧组里,怎么才能有生活,这个事儿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说完了这些话,他就被一群人催着入场开始了封面拍摄,一切似乎又进入到某种虚幻割裂的状态。但我还停留在刚刚掏心窝子的聊天情绪里,那种感觉,好像眼前的这个人,并非什么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只是如你我一般有着无限骄傲和烦恼、但长相上特别能打的普通路人。普通到好像你走进火锅店,发现他就坐在邻座跟哥们儿们点满全席。


了解 档案室主任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