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Ne-8Xh6Tt4UagxsdAOGPAQ
日期:2025.6.20
对表演的执着,让他在流量时代活像个手工艺人。
如果可以选择,或许朱一龙会像有些小说家那样选择匿名,因为,重要的是作品。但对于身为演员的他,不存在这个选项。影片角色总会与演员共用一张脸,一具身体。他无处可藏。
于是他选择接受,让角色一次次占有自己内在的绝大比例,并一次次发现:「原来我还可以这样」。痞气,迷失,坚决……千变万化的人格在片场如期而至,并在导演喊「咔」之后,于控制跟松弛的弹性里退居次位。回到人们眼前的仍是那个略带腼腆、喜欢微抿嘴唇、眼神清澈且谦逊的朱一龙。
01 执着的演员
2018 年夏天之前,朱一龙的名字是影视圈一道模糊的剪影。这位 1988 年生于武汉的演员,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晨功声里打磨了四年,于此后十年间全情投入各式角色 —— 翩翩公子、痴情侠客、病弱书生。直到网剧《镇魂》里一人分饰三角 —— 沈巍扶眼镜时指尖的停顿,黑袍使转身时衣摆的弧度,夜尊的邪恶癫狂,朱一龙凭演技带「爆」剧集。
小笼包们(朱一龙粉丝的昵称)津津乐道于「龙哥」对表演持之以恒的努力与热情,他的平和谦逊在娱乐圈更显难能可贵。「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俗话用来描述认真演戏的朱一龙却很贴切。拍摄《新边城浪子》时,他主演古龙笔下错付一生的复仇少年傅红雪,沉着的表演吃透了人物的孤寂与对爱和宽容的渴望。为了诠释《叛逆者》里林楠笙的隐忍压抑,朱一龙沉浸式地消耗自己,甚至在导演喊「咔」后虚脱眩晕。这种对表演的执着,让他在流量时代活像个手工艺人。
而《人生大事》的莫三妹(「三哥」),则暴露了他作为演员的「破坏欲」,痛快地把惯性下积累出的原生自己「去除」干净。他提前一个月去殡仪馆观察、体验,剃了板寸,加深肤色,变身为一名殡葬师,操一口武汉乡音。都说与小朋友演对手戏最难,因为孩子的真实感会反衬出任何细小的伪装。为了保持角色状态,朱一龙在幕后也如「三哥」般对待饰演武小文的杨恩又。他一如既往地推敲角色细节,生动还原出一个小混混逐渐增厚的责任感,朱一龙在影片中引人落泪的真情表演让他一举成为金鸡影帝。
02 先专注,然后出去走走
我们的采访开始于黄昏时刻,天光未央,霞柔如水。他已拍摄了大半天,刚卸完妆,换了舒服的便服,松弛地坐在简易吧台旁靠里的一张高凳上。吧台临着窗户,可以直接看向开阔的天际和花园。他在跟我说话的时候会朝着我坐,双手偶尔比划着。而在我提问时,他会略微转向窗户的方向,捧起水壶小口喝水,眼睛看向窗外,一边听一边思考着答案。
他的回答大多朴实,甚至显得有些古板。比如谈到对行业的敬畏心,他提到读书时贴在北电教室墙上的八个大字「尊师重道 薪火相传」。他略带严肃地说,自己真的相信这句话,也是这么做的。「一部电影的完成很难,它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看到结果。这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我尊重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演员只是其中的一份子,现实就是如此。」
所以每一次进入一个剧组,朱一龙都会尽心感受团队共同建立起的一切。「导演,摄影,布景,舞美……方方面面的老师们都会从各自的专业上来塑造帮助演员浸入故事的现场。那我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们,去感受。然后,把当时当刻我能呈现的最适合那部戏的表演做到最好。」
《东极岛》的实地拍摄就给了朱一龙一个非常特殊的沉浸式环境。这部 2025 年暑期档大热门,由管虎、费振翔执导,朱一龙、吴磊、倪妮领衔主演。剧组在东极岛实地搭景,按照 1:1 的比例复刻了当年的海船。
水棚拍摄与真海实拍都带给朱一龙巨大挑战:「人在水下是看不见的。但我要演得像是我能看到。我还要对着摄像机做出特定的动作。」如何做到呢?「去感觉摄像机。」
不依赖于视觉,朱一龙对表演、对身体的感觉反而锻炼得更加敏锐。但这一切都依赖于他在水下静态闭气的状态与时长。哈利波特有多比给他的腮囊草,朱一龙只能靠系统的自由潜特训。整套训练持续了长达两个月,从基础的拉伸到呼吸与冥想课程,从静态到动态。「最重要的是放松。要能克制自己的呼吸欲望。一般来说,闭气不到 1 分钟,人就会想要呼吸,横隔膜会抽动。但其实体内的含氧量还是足够的。所以训练的过程也是发掘自己潜能的过程。」
朱一龙从小就喜欢水,本来也会水肺潜水。在票房大片《消失的她》中,朱一龙饰演了一名潜水教练,影片亦有水下拍摄的片段。但他其实一直想学自由潜,此次拍片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他表示很开心,尽管很辛苦。「每天下潜的次数是有限的,因为人的体能是有限的。水下拍摄还有很多限制,比如在水下做动作,越慢,耗氧量越少,那就可以相对待久一点。但我很多的动作都是演救人,必须速度很快,幅度很大,这时候对自己的动态闭气要求就更高了。」
挑战不仅限于水下拍摄。「剧组不是找现成的渔村取景,而是建了一个渔村。所以从我们住的地方到片场,需要走将近一小时的野路跟栈道。每天来回,加上拍摄本身,对身体的挑战真的非常大。」
每拍完一部戏,朱一龙最常选择的放松方式就是去旅行。他很向往去新的地方走走看看,同时,也是一再提醒自己:其实「我」很渺小。「一个人很容易困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容易憋住。比如我演戏的时候,非常专注于表演这件事,也会密集地思考『自己是谁、在做什么、怎么做』这些感觉很大、很重的问题。那么拍完之后,如果有时间休息,我就出去走走,打开自己。在看到那么多不同的世界时,人就会开朗起来。」
03 下一个角色
2019 年,朱一龙出任 WWF 全球禁止非法野生物贸易大使,两次前往非洲拍摄公益纪录片。他看向大象与长颈鹿的眼神都很温柔,闪烁着纯真。「我从小就很喜欢动物,喜欢看《动物世界》,也曾在脑海里想象过动物大迁徙。当我真的来到非洲,看到犀牛、鸵鸟,在夜里看见整片银河,天空很近,星星很亮,听着狒狒、各种鸟和昆虫的声音,好像切身感受着宇宙,也意识到自我的渺小。原本觉得天大的事在那时候就会知道其实没什么影响,真的」,他明亮的大眼睛里写着豁达。
除了旅行,朱一龙的爱好还有很多。他的工作室里有各种乐器:钢琴、吉他和架子鼓。他还爱打篮球,也会攀岩。或许是好奇心的牵引,也可能来自对表演的非刻意的加持。「对一个演员来说,学任何事情都可能会派上用场。即便是拍洋画这么小的事情,都可能为某部戏的某个瞬间带来更贴切的感觉。我只是自在地随着心情边学边玩而已。」
他懂得演员的功底来自于生活的积累。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如有成长,那么这种成长也会自然地进入到表演。日常对人的观察与琢磨,也能潜移默化地滋养表演。我们聊到《河边的错误》里,朱一龙饰演的刑警队长马哲叼着烟切菜、炒菜的那场戏。「我记得小时候看我舅舅就是那么做的。叼着烟,看着好像动作都很粗糙,但他做菜其实很好吃。」那场戏意在表现马哲下决心抛开那起纠缠他的案件,休假回家全心照料有身孕的妻子,马哲把热菜端上桌的那一刻,一度沉溺于「揪出真凶」的执念似乎彻底被放下了,朱一龙诠释出了马哲质朴可亲的一面。
表演都要结合具体的情景,但有时候为了戏剧性,套路可能也是一种有效的路径。对朱一龙来说,关键在于「真的情绪。」贴在自己身上的所有标签都可以拿下,那些不过是时间长了积累下来的习惯,当自己真的把握到角色的情绪,一种新的「共生体」便形成了。
而平时的朱一龙,是个喜欢平静的人。「投入角色时都很刺激,戏剧性也很强。所以生活里就比较平静吧。」这让我想起与他两度共演的倪妮评价他在演戏中实践「能量的转换」—— 平时表现得像「降噪耳机」般内敛的他,总是把自己内里的高能量毫无保留地投注给角色。就像他演绎《消失的她》男主角何非,一度成了「全网通缉」的头号「渣男」。
不过,当谈及对海的喜爱时,似乎泄露了一点朱一龙自身的冒险欲:「海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太神秘。尤其是夜里的海,黑的,你什么也看不见,但你似乎又想往里去。你游过夜泳吗?朝着海里一直游,一直游,思维就会飘走。那时再回头看向岸边,只有那么零星、遥远的灯火,你会突然感到无边的恐惧与孤单。」
说到这里,他的长睫毛把眼睛遮住了一点,就像这段回忆似乎往他亲切的笑容上蒙了一层神秘的纱。
朱一龙在下一个角色里,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
了解 档案室主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