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1AauLannDZhyWW4I1-EULw
日期:2024.10.12
“战士们打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家人,为了祖国,为了大家能过上平凡的生活。”
近日,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正在热映,它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2.5万名志愿军战士与近5万“联合国军”激战12昼夜,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铁长城”,将敌人逼上了谈判桌。
影片中,朱一龙饰演的李想,是一个作战经验丰富的营教导员,也是所有奔赴前线的志愿军战士的缩影。第一次参演战争片,他塑造人物的诀窍是什么?又是什么让他在观影时落泪?朱一龙接受央视新闻专访,为你讲述背后的故事↓
01
一把钥匙、一朵小花和一颗糖
这是朱一龙第一次参演战争片,从一开始他就下定决心:这个事得做,还得拼尽全力做。
“李想是万千志愿军战士的缩影,我想用所有美好的词去形容他。”这部电影开拍前,朱一龙查阅了大量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也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我想真实地走进李想这个角色”。
电影中,李想与父亲李默尹、妹妹李晓的团圆与分别贯穿始终,一把全家呵护的家门钥匙、一朵妹妹送的小花、一颗爸爸转交给自己的糖果,都是这个家庭的情感寄托。
朱一龙说,李想在父亲面前是个有点“顽皮”的孩子,面对妹妹李晓时不善言辞却在心里默默牵挂,而一上战场,他就成了一名坚定果敢的战士。
在生命接近终点时,李想用舌尖触碰糖纸,再一次感受它的甜,随后包裹住那朵妹妹送的小花,将它们放入水中。朱一龙说,李想掏出了糖纸,用那一丝甜支撑自己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再也无法与家人团聚,但他将“甜”留给了身后的同胞。
在朱一龙看来,正是这样一个“小家”在战争中的悲欢离合,象征着志愿军战士们内心深处的牵挂,也回答了他们究竟为何而战——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身后的祖国,为了亿万同胞们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02
“我就是李想,是志愿军战士!”
在电影临近尾声时,面对军长的“将一营带回来”的命令,李想第一次“食言”了,他说出口的那句“我们回不来了”,更令无数观众泪目。有网友表示:“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揪着疼”“前辈们视死如归的坚定眼神,看一次哭一次”……
朱一龙认为,塑造角色,要从心里真的成为一名战士。志愿军是那样热血、勇敢,在饰演李想的过程中,朱一龙感觉自己进入到那段历史,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人物表演并不需要天花乱坠的设计,那一刻我就是李想,是志愿军战士,只需要投入进去,把这个形象真诚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除此之外,在片场拍摄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整个剧组有上千人,有的场景开拍前预埋了400多个炸点,演员需要反复演练,如果表演过程中有瑕疵,则需要重新预埋炸点。为此,朱一龙一次次在布置的“起爆区”中奔跑穿行,去确定位置,去熟悉行动路线。
朱一龙说,拍摄在枪林弹雨中穿行的场景时,由于无法预估“爆炸”的威力,他也会克制不住地紧张,但凭着反复的排练和对工作人员的信任,他渐渐打消了顾虑,“只要按照排练好的行动路线把它走完,专注于角色,一定不会有事的”。就这样,他完成了一个个惊险的镜头。“拍电影可以一遍遍重来,但是历史中战士们只有一次机会,我想拼尽全力让角色更贴近他们,我想让更多人能知道他们的故事。”
或许就是因为完全融入了角色,在第一次完整地看到影片时,一向泪点高、爱给自己挑刺的朱一龙却控制不住落泪了。“我看到了那么多鲜活、生动的人物,那么多感动的场景,忍不住为这些英雄流泪。”
03
“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当代青年学习和敬仰”
电影拍摄间隙,朱一龙和大家坐在帐篷外喝水聊天,将电影中的战友情延续到了戏外。“不同的是,拍摄出现问题可以重来,但志愿军战⼠在战场上没有重来的机会,他们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
朱一龙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很多个“李想”,这些战士有信念、有力量,为了身后的祖国和人民,甘愿付出青春甚至生命。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当代青年学习和敬仰。
导演陈凯歌也表示:“我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这些人被遗忘,这是我去拍摄《志愿军》三部曲最大的动力。”
如今的和平幸福,是一代代英雄儿女拼搏和守护而来,我们将永远铭记。向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们,致敬!
了解 档案室主任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